開場書單
本貓貓從開場特寫書名大致可以找到一部份的書單。唯獨右邊相機往左數來的那一大本以及兩個小冊子看不出來是甚麼書。本貓貓自己認為以這方式在視覺上定調故事,實在是有點複雜。好處是資料豐富,可以用來核對歌詞詮釋。麻煩的地方在於字好小,找書很考驗視力。這些參考書單等本貓貓過一遍歌詞再回頭看,現在先記得有這些書就好。
- 蔣闊宇 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
- 席慕蓉 我摺疊著我的愛
- 陳俞蒨 我的強迫症:腦海裡無法停止的執著與威脅,排山倒海
- 蔡仁偉 對號入座
- 管管 燙一首詩送嘴,趁熱:管管百分百詩選
- 小令 今天也沒有了
- 韓寒 敏感詞(2011韓寒最新雜文集,及《三重門》紀念版)
開場旁白
學不乖的大人
受著同樣的傷
愛著同樣的人
開場的定調,是一句描述。主詞是大人,以形容詞子句學不乖的來修飾。動詞(加受詞)有被動的受傷以及主動的愛人。重複著形容詞同樣的,來表示反覆、學不乖。這一句的主詞既不是我也不是你,而是相對於自身疏遠的大人。這個主詞的用法,配合稍後在主歌1僅出現一次的只有自己 才能將自己困著 以及主歌2 的是你低啞說 你錯了,使得這句更像一個”應當遵守”的格言而非自身經驗。
若以格言的角度來看,這句定調傳達了:
要是再去愛同樣的人,還是會受同樣的傷。做出這種事的大人,明顯學不乖。
隱含著:
對於自己來說,有那麼一個人,需要自己告誡自己別去愛。而這格言是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本貓貓認為,類似的自我內言手法在先前一篇歌詞評論: 蕭煌奇 沒事的 關於難以放下的歌同樣出現過。姚若龍老師應該已經把這手法用得很熟了。
主歌1
想用失聯去塵封的人
被時間給解放了
分分合合 苦澀都是真的
幸福也 是真的
主歌第一句仍是定調,失聯與塵封都是疏離、不去觸碰。而被時間給解放對應塵封,只有被封住、困住的才能被解放。接著注意時態,解放了代表已經解放。那被塵封的人回來了,可以合理解釋試圖忘掉的人以回憶的方式回來了。
配合開場旁白的格言來看,敘事者試圖以格言告訴自己別去愛、要去塵封的嘗試並不成功。敘事者在這一句話正想著那個人。
分分合合是一個片語,後續補充苦澀與幸福,是在回憶過往。正因為苦澀是真的,才想分開。卻也因為幸福是真的,才又想”復合”。對應於”復合”,道歉在畫面中是極為常見的元素,由遍布在場景各處的便利貼以及在頭頂比出的愛心手勢呈現。想復合在畫面故事中大致等同希望對方道歉,回來找自己。稍後在主歌2可以再次見到這個對應。
不深愛了就不記恨了
不糾結了就懂了
只有自己 才能將自己困著
往自由的車 叫割捨
前兩句是條件句:
只要滿足不深愛了(不糾結了)的條件,就達成不記恨了(就懂了)。
若 not P then not Q 表示 Q then P。還在記恨表示深愛,還搞不懂表示糾結。
後面兩個(子)句接著補充懂了什麼,此處子句間省略連接詞。值得注意的是這裡困著的是自己,對應前一段塵封的人,”復合”的含意需要想清楚是誰跟誰”復合”? 在影片中,復合伴隨著”認錯”與回來。在回來的地方有著男主角留下的照片與女主角沒帶走的吉他。
如果復合的雙方都是一部分的自己,那麼可以這麼詮釋:
守在房內的自己記恨出走失聯的自己,但還深愛著、希望出走的部分能”認錯”回來老地方。
出走的自己糾結著,在懂得割捨自己沒帶走的部分前,會回到老地方、把自己困住。
這個詮釋相較於兩個獨立個體間的感情分合,讓在房內憑空出現的認錯便利貼沒那麼突兀。至少不用去解釋怎麼進到房間在心口貼便利貼。
副歌循環1
大人啊 是不停長大的人
能縮小了舊傷痕
越再生也越完整
緊接著主歌1 最後的割捨兩字,副歌循環著舊傷痕與再生。割捨了自己過往反覆、僵化的部分,自己會留下傷痕,同時也會再生。安撫著,不停地長大不是缺憾,而是完整。那傷痕會漸漸縮小。
大人啊 是淚當酒喝的人
讓算命都不準
絕望時分彷彿脆弱 又強韌
淚與酒兩種液體,喝了他們分別表示面對悲傷或逃避麻醉。讓算命都不準代表脫離既定的命運,不走可以預見的未來(過往的重複)。最後肯定一下人有韌性,就完成副歌的第一次循環。這裡可以記一下副歌的第一次循環,稍後跟第二次循環比較細微變化。
主歌2
不再幽怨就能幽默了
不對抗就感性了
五味雜陳 鼻酸不已的片刻
是你低啞說 你錯了
前兩句同主歌1 第二段的結構。還不能幽默表示還在幽怨、還不感性表示還在對抗。
後面兩句補充著感性的想像。要是不幽怨、對抗,去感受那五味雜陳、鼻酸不已,你能認錯然後回來嗎? 這裡的你,可以是出走、脫離正軌的那部分自己。相較於主歌1 第二段以困住、割捨為主要關注點的視角(出走的自己),主歌2 則以鼻酸、你錯了為主軸來呈現還在”正軌”的自己。
前一段的割捨渴望擺脫僵化、後一段的鼻酸渴望再保證被愛。
副歌循環2 (變化)
大人啊 是不停長大的人
能縮小了舊傷痕
越再生也越完整
大人啊 是淚當酒喝的人
讓算的命都不準
絕望時彷彿脆弱 又強韌
這兩段副歌的第二次循環幾乎重複了第一次循環。唯獨從第一次循環的讓算命都不准,變化成第二次循環的讓算的命都不准。差了一個的字,在語意上似乎沒有甚麼變化。硬要說的話,可能是沒有困在完全相同的循環。或是即使用字(狀況、情境)不完全相同,並沒有甚麼實質意義的變化。這種模糊很難說是學乖了還是學不乖。
為了確認這個變化是有意為之,而不是莫名其妙多一個字,可以參考補充資料的吉他譜。除歌詞之外,在歌曲上也有差異。只是本貓貓對樂譜不熟,不知道這變化有甚麼特殊用處。
副歌(與結尾)
大人啊 也是想被愛的人
把責任揹著等
被抱抱和心疼
進入結尾第一段。先前副歌的兩次循環用不停長大的人以及把淚當酒喝的人來描述自己希望自由或是希望得到認錯、回來的兩種面向。而在結尾的兩段則分別加深兩種視角。第一段描述感性的部分,想被愛、揹責任、被抱抱和心疼,都是被割捨那部分自己會有的感受。這段整體較為被動。
大人啊 也是學不乖的人
有躁動的靈魂
想絢爛而玩火 卻焚身
而第二段的學不乖很有意思,不過先等講完視角再來補充。這一段是描述懂了的部分,割捨把現在的自己困住的陳舊部份。嚮往自由、有躁動的靈魂、玩火焚身,這些主動的元素比起上一段更構成一組相近概念。單看字面,躁動和玩火焚身確實是學不乖。
只是回頭注意開場旁白對學不乖的用法,學不乖的會愛著同樣的人。如果單以普通情歌來看,一個離不開、難分難捨的關係確實很正常。如果不看開頭書單,乍看之下這就變成一首講述尋常感情,但結構複雜的毫無必要的歌。這時的合理推測是書單內容應該有什麼切合歌詞,這首歌真正的題材。
本貓貓稍稍讀過一點書單裡的內容,大致上”成長”本身未必是朝年輕時嚮往的方向發展。偶而學不乖,回到年輕、不守”秩序”,也未嘗不可。不過本貓貓建議是自己親自讀過,至少從書單能知道這首歌本質上與情侶間感情關係不大。
結尾旁白
狼狽不堪的 大人
也只是 想要被愛的人
結尾再次是格言形式。隱含著原先不諒解那狼狽不堪的大人,而現在說著他們也只是 想要被愛。本貓貓從書單試讀,猜測狼狽不堪大致可以說成庸俗。或許比起慢慢說明,看個例子更能明白:
三十歲以前
拾荒者的手電筒把你投向城市的陰暗面
斑馬線上,等待出發的新鮮人
沒有想過可能世界裡跪著走的習俗
縱使你穿過街道像一隻邋遢的老鼠
金錢、食物與保險套
當你落下時把你接住
三十歲以後
你是同個模子裡混出來的磚塊
在牆的行列間假裝更為堅強
牆面上,舊相片晾著往年失敗的革命
而雞蛋碎在你的身上,一次又一次
洗不去的卵黃已全無痛楚
我的絕望,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
以蔣闊宇的好想把你的頭抓去撞牆來說:
對於邋遢與狼狽、冷漠麻木的大人,庸俗的需求可能是接住他們的替代。
這首歌並不試圖合理化他們的言行,而只是說他們也想要被愛。而在有了這層對應後,所謂的學乖或學不乖更可能是被”社會化”的程度。
我很認真的看完了~😵💫😵💫😵💫
大家一起佩服作詞大前輩~